蟾蜍对于中国古人来说是神圣的。从有崇拜、有故事、有图文,从这些文明发展的轨迹看,中国确实存在蟾蜍文化。蟾蜍虽其貌不扬,但它有生命力强,能承载相当于身体十倍、二十倍的重压的“神力”,并且它还有灵性。

古人将蟾蜍的“神力”与天上盈转缺又转盈的月亮联系起来。汉代月亮画像中伏着一只蟾蜍,他们认为月亮中的蟾蜍和人世间的治乱关系密切。元弘抄本《五行大义》卷四纸背记《河图》中说的:“蟾蜍去月,天下大乱”。实际上,月球表面阴影部分的轮廓可以看成两个部分,一个是兔子,还有一个是蟾蜍。
月宫是个神秘的世界。古人认为月宫中有嫦娥、桂树、吴刚、玉兔、蟾蜍。汉人张衡《灵宪》云:“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,嫦娥窃之以奔月……,嫦娥遂托身于月,是为蟾蜍”。因此蟾蜍与嫦娥与不死灵丹挂上了钩。
神仙列传中有一位刘海,他是八仙吕洞宾的入门弟子,他云游四海时,收伏了一只会变钱的三只脚的蟾蜍,由于刘道长最喜布施,这只会变钱的三只脚金蟾,刚好帮他变出钱来布施贫民。因此,民间将“三足金蟾”视为招财进宝的风水法器。
曾经用一阴沉香木,做一蟾蜍随形雕……。不知何故停了下来,留下“烂尾楼”。主要是蛤蟆背面的大小瘰疣(皮脂腺)太密,要适当修正。
蟾蜍的现代文化寓意,起源于《红楼梦》。《红楼梦》中的第11回中,平儿说:“癞蛤蟆想吃天鹅肉”。癞蛤蟆的愿望真的能实现吗?曾经读到一个脑经急转弯的问题,问:“第一个吃掉天鹅的是谁?”。答案是:“一只勇敢的癞蛤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