蟾蜍习性,蟾蜍喜湿、暗、暖,常栖息在湿润的石头下、洞穴内、草丛中、水沟边,也能长期在陆地生活(但繁殖时必须在水中),白天潜伏,傍晚和清晨出来觅食,特别在阴雨天或雷雨过后集中于干燥地方捕食各种害虫。蟾蜍体温不恒定,属变温动物,冬天当气温下降到loc以下时,蟾蜍就先后钻人砖石、土穴、水底或泥水、烂草堆内栖息冬眠,当第二年气温回升到lO度以上时,结束冬眠出来觅食、繁殖。螗蜍以捕获甲虫、蛾类、蜗牛、蚂蚁、地蚕、蝇蟾酥蟾酥除繁殖季节外,均可采收蟾酥,从立夏到秋分这段时间采收最为适宜。
蟾蜍养殖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不错的致富项目。目前,有不少农民通过养殖蟾蜍赚到了钱。那么饲养蟾蜍的利润点在哪里?蟾蜍,俗称癞蛤蟆,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两栖纲、无尾目、蟾蜍科,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类型。该科现已有25个属300个种左右,其中中华大螗蜍分布最广,几乎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通常所说的蟾蜍,一般是指中华大蟾蜍。目前养殖最多的是中华大蟾蜍,另外也养殖黑眶蟾蜍和花背蟾蜍。从蟾蜍身上采集到的蟾酥、蟾衣,均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。人工饲养蟾蜍成本较低,技术较简单、容易掌握,具有一定的经济益,养殖前景很广阔。养殖者需要先了解蟾蜍习性,才能轻松养殖蟾蜍

1.形态特点
蟾蜍全身皮肤极粗糙,体背布满大小不等的“包”,可分泌蟾蜍素。眼和鼓膜的后方各有一大而长的耳后腺,蟾酥主要是耳后腺的分泌物。蟾蜍表皮富含腺体。腹面不光滑、乳黄色,有棕色或黑色的细花斑,背面肤色随季节变化,且雌、雄不同,在繁殖季节,雌性蟾蜍体表颜色较淡,雄性蟾蜍体表为黑绿色。成体蟾蜍体长10厘米左右,身体背腹扁平,左右对称,头宽大,呈三角状,口阔,嘴端圃,鼻孔近嘴端,眼大而凸出于头部两侧且两眼间距较大,有上、下眼脸和瞬膜以及鼻耳等感受器官、后方有圆形鼓膜,头顶部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,能够分泌白色液。前肢粗壮而长,有4趾,后肢粗壮而短,有5趾,趾间有蹼。幼体形似小鱼,尾部较发达,在水中生活,用鳃呼吸,称为蝌蚪,经变态后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,用肺呼吸。成蟾蜍外形似蛙,体粗壮。
2.生活习性
蟾蜍喜湿、暗、暖,常栖息在湿润的石头下、洞穴内、草丛中、水沟边,也能长期在陆地生活(但繁殖时必须在水中),白天潜伏,傍晚和清晨出来觅食,特别在阴雨天或雷雨过后集中于干燥地方捕食各种害虫。蟾蜍体温不恒定,属变温动物,冬天当气温下降到loc以下时,蟾蜍就先后钻人砖石、土穴、水底或泥水、烂草堆内栖息冬眠,当第二年气温回升到lO度以上时,结束冬眠出来觅食、繁殖。螗蜍以捕获甲虫、蛾类、蜗牛、蚂蚁、地蚕、蝇蟾酥蟾酥除繁殖季节外,均可采收蟾酥,从立夏到秋分这段时间采收最为适宜。
捕捉时可用灯光诱捕,诱捕后装入竹篓内,用清水冲洗泥土,待体表的水分干后即可采收蟾酥。采收蟾酥时,使用江苏协力蟾蜍特质采集工具,适当用力挤压它的耳后腺隆起的“包”,将挤压出的白色浆液盛进瓦罐或玻璃器皿中,采集的浆液用铜筛滤掉泥土及杂质.薄薄地铺入特制容器中晒干或阴干,密封保存或出售。
3.蟾衣
蟾蜍每次脱衣边脱边吃,一般很难采到。人工养殖可使之统一蜕皮,统一采集,一般芒种以后是蟾衣最佳采集期。蟾衣性凉,味辛,有微内服解,利水消胀,外用解散。可以食道、胃、鼻咽、、子宫、淋巴、心力衰竭、痈疽疮、、腹水等。
4.蟾皮
取活蟾洗净,剥皮,晒干后研末,供内服或调敷;鲜用者剥皮直接贴部或煎汤内服。
此外,蟾头、蟾舌、蟾、蟾胆等也可入药,都以现采现用新鲜品为好。